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面向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健康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聚焦京津冀大健康和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生个性化培养为特色,培养适应新时代健康和绿色低碳环境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余人,建院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万七千余名毕业生,他们大多已成长为业内骨干。
学科专业情况
硕士学位: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招生方向,以及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本科专业: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五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高水平的科研与创新创业平台
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的“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校级平台:北京联合大学功能因子与脑科学研究院、人工环境与能源应用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低碳零碳创新中心、天然产物开发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
强大的师资队伍支持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5人,特聘教授2人,18个教授团队。专任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名,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教师近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0多项,科研经费2500万/年。
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一名导师,在思想、发展、学业、生活、科研、就业等方面进行面对面辅导。以导师为核心的纵向班突破学生入学时间限制,以大带小,对学生性格养成、学科兴趣培养等产生积极影响。
学院积极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拥有10多个学生高水平专业社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全员参与“致用杯”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国家级奖励。
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加速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挪威、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俄罗斯、白罗斯、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培养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明尼苏达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等国外高水平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多方位、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便捷舒适的校园环境
学院毗邻欢乐谷景区和翠城、华侨城社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拥有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多功能厅、创格空间和创格之星,以及“一站式”服务的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